首页 资讯 正文

寻访千年古刹会水庵

体育正文 253 0

寻访千年古刹会水庵

寻访千年古刹会水庵

各位听众朋友,大家好。欢迎收听《神奇的嘉禾》栏目。今天我们要带您走进一座被岁月遗忘(yíwàng)的古建筑——会水庵。它(tā)不仅是嘉禾城区现存(xiàncún)最古老的寺庙,更是见证这片土地千年变迁的活化石。 2021年冬天,嘉禾几位文史爱好者冒雨来到老中医院附近的(de)(de)田野。穿过泥泞的田埂,他们在一片荒草丛中发现了(le)一座残破的湘南老屋。墙体(qiángtǐ)塌了一半,瓦片零零散散,但右侧厢房正面墙体内嵌着一方落款为(wèi)万历辛丑年(1601年)的《重修庵记》石碑,却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——这是嘉禾老城区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明代碑刻。 这座一明两暗的(de)(de)老建筑,门框上还留着红漆对联:“会心妙读参玄奥,水色山光时有无”。往里走,杂草中横着几根倒塌的石柱,左厢房墙上嵌着两方石碑。靠门这一方石碑表面风化严重(yánzhòng),只能看出(kànchū)几个字,内侧这方石碑保存完好,碑文大致(dàzhì)清晰,碑名《重修前殿记》,落款为“大明隆武二年(nián)”。“隆武”是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,“隆武二年”为1646年,年代次于右厢房外侧那块。从碑文描述来说,此庵(cǐān)为城内李氏先祖李孟会(荟)所倡建。 根据(gēnjù)李氏族谱记载,李孟芸为嘉禾最大支的(de)李氏,李千护三子。李氏千护公,字守(zìshǒu)真,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nián)(nián)(927年)。宋太祖开宝年间中进士授桂阳郡守掌军政,侨居富乐乡(fùlèxiāng)星溪村。殁于宋太宗淳化五年(994年)三月十八日辰时,享年67岁。葬于湖南省嘉禾县楚江村附近。有五子:孟庄、孟萱、孟荟、孟芳、孟懿。子孙散居湘南桂阳、宁远、嘉禾、新田、临武、蓝山、道县、郴州、宜章等县。由此推测这座小庵大致始建于北宋初年(chūnián),距今约1000年。 为什么说会水庵是嘉禾千年(nián)文化的载体(zàitǐ)?三个证据值得细说:第一,地理位置。清代《嘉禾县志》明确记载“会水庵在县东门外(dōngménwài)”,与现在老中医院后的位置完全吻合;第二,水文特征。对比民国嘉禾县图与会水庵实际位置,会水庵原本(yuánběn)位于丙穴、珠泉两溪交汇处(jiāohuìchù),2013年河道改造前,百泉溪还从庵前流过,“会水”二字名副其实;第三,历史传承。从北宋(běisòng)初建、明代(míngdài)万历年间大修(dàxiū),到南明隆武二年重修,三次修缮跨越六个世纪,碑文上密密麻麻的捐资人名,都是嘉禾百姓守护文化根脉的见证。 或许有人会问:嘉禾(jiāhé)雷公井村、广发古村也有明清古建筑,会水庵特殊在(zài)哪?举个例子:风宪牌坊建于明朝嘉靖年间(1537年),珠泉亭重修于清朝乾隆时期(1742年),而会水庵的始建年代比它们早了整整五百年(wǔbǎinián)。当汴京的赵匡胤刚统一(tǒngyī)中原时,嘉禾的先民已经在这里建起了精神家园(jīngshénjiāyuán)。 可惜如今的会水庵,屋面塌(tā)了大半,明代(míngdài)石碑裸露在风雨中,南明隆武二年的碑文也日渐模糊。我们找到城中老人回忆:20世纪50年代,这里(zhèlǐ)还有(háiyǒu)位老(wèilǎo)尼姑守着香火,七八十年代,嘉禾县中医院还将此庵用作制药房。如今只剩红砖房旁干枯的溪道,默默诉说着十个世纪的沧桑。 各位朋友,当我们走过老中医院(zhōngyīyuàn)后的田埂时(shí),或许可以多看一眼这座残破的老庵。它不仅承载着李氏家族移民湘南的故事,更保存着嘉禾农耕文明的早期记忆。那些石柱上斑驳的刻痕,比(bǐ)县城里任何一座牌坊、祠堂(cítáng)都更古老,它们是嘉禾作为“千年禾仓”最原始的印记。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,嘉禾人自己(zìjǐ)的广播电台! 在嘉禾就(jiù)听FM101.6 制作:雷建军 康俊珍(kāngjùnzhēn) 雷蕾
寻访千年古刹会水庵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