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县:“订单”苎麻巧套种 闲置土地再生“金”
高县:“订单”苎麻巧套种 闲置土地再生“金”
高县:“订单”苎麻巧套种 闲置土地再生“金”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(rìdiàn)(吴平华 陶坤 蔡兰)芒种时节,高县可久镇二龙(èrlóng)湖畔绿意葱茏。岸边(ànbiān),蜂糖李树枝叶茂盛,枝头已零星挂果;树下,近半人高的苎麻(zhùmá)苗长势喜人,村民们正在给苎麻除草、施肥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村民正在除草。陶坤 摄(shè)
“今年5月初移栽的首批苗,下半年即可收割第一茬,明年就能完全达产。”近日,高县可久镇菊花(júhuā)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飞介绍道,苎麻(zhùmá)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,其纤维细长(xìcháng)、坚韧,素有“天然纤维之王”的美誉,被广泛用于服装、家纺、产业用布等领域,且苎麻种植难度低、生产管理简便,一次种植可持续生长约(yuē)30年。与蜂糖(táng)李套种,两者生长互不干扰,还可有效填补蜂糖李投产(tóuchǎn)前(qián)的效益空窗,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。
闲置土地套种苎麻和蜂糖李。陶坤 摄(shè)
作为宜宾市内(nèi)首个苎麻(zhùmá)种植基地,在苎麻引进种植过程中,这位来自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的(de)驻村第一书记费尽心思。“进村第一天,就看到(kàndào)沿湖(hú)(hú)周边大量土地上只有一些(yīxiē)尚未投产的蜂糖李树,没充分利用起来可惜了。”回想起之前二龙湖沿岸的景象,周飞感慨道,二龙湖建成后,沿岸留下大量工程用地,由于(yóuyú)坡度大、石头多,土地综合利用率普遍不高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周飞借助丝丽雅集团平台,与绵阳一家苎麻加工企业达成合作,由企业提供苎麻苗和种植管理技术,菊花村集体公司负责种植,并(bìng)签订18000元/吨干麻的保底收购订单,有了这颗“定心丸”,周飞回村(huícūn)便发动村民试种苎麻近60亩。
闲置土地变身致富宝地。菊花村(cūn)党支部书记陈启华算了一笔账,苎麻一年收割2至3季,每年亩产干麻200公斤,仅靠苎麻便可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,待到蜂糖李(lǐ)投产后,土地效益还会进一步增加。苎麻和(hé)蜂糖李的管理(guǎnlǐ)、采收等过程,还会带动近20余名村民(cūnmín)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菊花村土地盘活之路还不止于此。近年来,菊花村在二龙湖周边闲置土地上还大力发展油葵、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等经济作物种植超(chāo)400亩,带动集体(jítǐ)经济收入10万元,油葵种植基地每年还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,极大促进二龙湖乡村旅游(lǚyóu)发展,实现“资源盘活+村集体增收+产业融合”多方(duōfāng)共赢。(完)
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(rìdiàn)(吴平华 陶坤 蔡兰)芒种时节,高县可久镇二龙(èrlóng)湖畔绿意葱茏。岸边(ànbiān),蜂糖李树枝叶茂盛,枝头已零星挂果;树下,近半人高的苎麻(zhùmá)苗长势喜人,村民们正在给苎麻除草、施肥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村民正在除草。陶坤 摄(shè)
“今年5月初移栽的首批苗,下半年即可收割第一茬,明年就能完全达产。”近日,高县可久镇菊花(júhuā)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飞介绍道,苎麻(zhùmá)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,其纤维细长(xìcháng)、坚韧,素有“天然纤维之王”的美誉,被广泛用于服装、家纺、产业用布等领域,且苎麻种植难度低、生产管理简便,一次种植可持续生长约(yuē)30年。与蜂糖(táng)李套种,两者生长互不干扰,还可有效填补蜂糖李投产(tóuchǎn)前(qián)的效益空窗,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。
闲置土地套种苎麻和蜂糖李。陶坤 摄(shè)
作为宜宾市内(nèi)首个苎麻(zhùmá)种植基地,在苎麻引进种植过程中,这位来自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的(de)驻村第一书记费尽心思。“进村第一天,就看到(kàndào)沿湖(hú)(hú)周边大量土地上只有一些(yīxiē)尚未投产的蜂糖李树,没充分利用起来可惜了。”回想起之前二龙湖沿岸的景象,周飞感慨道,二龙湖建成后,沿岸留下大量工程用地,由于(yóuyú)坡度大、石头多,土地综合利用率普遍不高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周飞借助丝丽雅集团平台,与绵阳一家苎麻加工企业达成合作,由企业提供苎麻苗和种植管理技术,菊花村集体公司负责种植,并(bìng)签订18000元/吨干麻的保底收购订单,有了这颗“定心丸”,周飞回村(huícūn)便发动村民试种苎麻近60亩。
闲置土地变身致富宝地。菊花村(cūn)党支部书记陈启华算了一笔账,苎麻一年收割2至3季,每年亩产干麻200公斤,仅靠苎麻便可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,待到蜂糖李(lǐ)投产后,土地效益还会进一步增加。苎麻和(hé)蜂糖李的管理(guǎnlǐ)、采收等过程,还会带动近20余名村民(cūnmín)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菊花村土地盘活之路还不止于此。近年来,菊花村在二龙湖周边闲置土地上还大力发展油葵、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等经济作物种植超(chāo)400亩,带动集体(jítǐ)经济收入10万元,油葵种植基地每年还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,极大促进二龙湖乡村旅游(lǚyóu)发展,实现“资源盘活+村集体增收+产业融合”多方(duōfāng)共赢。(完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